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职工库

强沥文

作者: 来源: 2022-10-18

强沥文.jpg

 

姓    名: 强沥文

出生日期: 1987

性    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    称: 副研究员

 

个人简历:188bet平台app官方 研究生指导教师,司法鉴定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委员,天津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专家,天津南开区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司法鉴定/刑事技术机构内审员。20167月就职于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鉴定中心,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环境部环境损害评估与赔偿等项目等。撰写《农作物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操作实务》等著作5部,参与起草农业环境损害鉴定国家、行业标准10项,在国际TOP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作为鉴定人主持鉴定项目、鉴定辅助人参加鉴定项目累计二百余起,协助团队完成多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研究方向:农业纳米材料的毒性演化机制与风险调控、农作物损害机制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证与标准研究

 

重点课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49, 稻田生态系统中纳米二氧化钛对镉生态效应的影响机制,2019-012021-12

2)主持天津市科学自然基金, 20JCQNJC02120, 光敏纳米材料对水生植物的毒性机制研究2020-042023-03

3)主持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级统筹项目,金属基纳米材料与农药对非靶标作物的损害特征研究,2024-012024-12

4)主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物探技术在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研究,2020-012020-12

5)主持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损害鉴定评估实证研究,2021-092024-12

5)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604,课题农田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及损害程度的判定技术方法,2016-072020-12

6)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 2020YFC0832804, 公益诉讼领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与模型研究,2020-102022-09

 

在研课题:

1          主持188bet平台app官方 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2          主持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实证研究项目;

3          执行农业行业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认定技术指南》制订项目;

4          参与国家标准《生态系统评估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制定项目;

5          参与农业行业标准《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术语》制订项目;

6          参与农业行业标准《农业环境损害确认技术规范》制订项目;

7          参与农业行业标准《农业环境损害基线确定技术规范》制订项目

8          参与农业农村部财政项目污染耕地分级管控与评估技术支撑

代表作展示:

一、              著作

1)张国良、王伟、朱岩、强沥文 编译.国际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11

2)张国良、王伟、强沥文.农作物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操作实务.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9

3)王伟、张国良、强沥文、王荫荫.农作物环境损害诊断识别与纠纷解决.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5

4)张国良,王伟,强沥文.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操作实务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6

5)张国良,曲克明,王伟,朱琳,强沥文.水产养殖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操作实务.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8

二、标准

1)《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NY/T 4155-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7-11

2)《农业环境损害事件损失评估技术准则》, NY/T 1263-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7-11

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GB/T 43871.1-2024, 生态环境部, 2024-7-1

4)《农业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技术导则》, NY/T 3025-2016,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17-4-1

5)《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调查技术规范》, NY/T 3665-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0-11-1

三、代表性论文

(1) Nan Zhao, Chang Liu, Liwen Qiang*, et al. A multi-omics approach reveals differences in toxicity and mechanism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exposed to anatase or rutile TiO2 nanoparticles, NanoImpact, 2024, 36: 100530;

(2) Liwen Qiang, Nan Zhao, Kaizhen Liao, et al. Metabol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reveal the toxic mechanism of Cd and nano TiO2 coexposure on rice (Oryza sativa 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 453: 131411;

(3) 强沥文,贾广慧,王伟,.图像分析技术在农作物污染损害鉴定中的应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12):2851-2859;

(4) 强沥文,杨振铎,姜雪锋,.高密度电阻法在耕地破坏鉴定案例中的应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12):2813-2819;

(5) Zhang yinqin1, Qiang liwen1, Yuan yuting, et al. Impact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Transform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8, 5: 1191-1199;

(6) Liwen Qiang; Meng Chen; Lingyan Zhu, et al. Facilitated bioaccumulation of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by graphene oxide and remission mechanism of fulvic aci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秋季, 50(21): 11627-11636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