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发所农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采用微生物异位发酵系统(EFS)处理农村厕所黑水,并比较了不同农业废弃物组合对好氧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为黑水处理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化层(Chemosphere)》上。
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厕所黑水无害化处理及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双重难题。该研究以农业废弃物为EFS填料,对农村厕所黑水进行吸收和再利用,揭示了玉米秸秆、稻壳、麸皮粉在EFS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稻壳组合填料细菌操作分类单元和多样性更加丰富。芽孢杆菌、热双歧杆菌和热多孢菌是EFS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微生物,它们的丰度在不同填料组合中有所不同。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直接受到温度、氨氮、有机碳和农业废弃物成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为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降低粪污疾病传播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2300070X?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