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开展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从棉花内生蜡状芽孢杆菌中鉴定出一种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并对寄主具有诱导免疫活性的新型抗菌蛋白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
据团队首席朱荷琴研究员介绍,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癌症”,严重影响了棉花健康生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利用生防菌是防治棉花黄萎病有效的手段,具有绿色、安全、环保的优势。研究人员从一株能够高效防治黄萎病的棉花内生细菌中获得了一种环糊精糖基转移酶CGTase,能够显著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并诱导寄主产生免疫反应,过表达CGTase拟南芥对黄萎病的抗性显著提高,该研究系首次报道该类蛋白具有防治真菌病害的作用。进一步对该蛋白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CGTase结构域D、A1和C分别在拮抗病原菌和诱导寄主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为作物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资源。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通讯员 梁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mpp.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