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项目召集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曾希柏研究员介绍,项目自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围绕不同类型中低产田及其主要制约因子,开展重要制约性障碍因子解析与消减、有机碳库与养分库库容提升、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区域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模式和产品研究,研发形成物化产品5项,建设产品生产线1条,筛选耐障碍因子农作物新品种4个,形成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模式23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得12项,研制行业标准4项;有6项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并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同时,建设核心试验基地47个、面积1935亩,建设技术示范区27个、面积25万余亩,通过项目研发技术的应用,技术示范区作物产量较项目实施前提高10%以上,养分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部分低产田的障碍因子得到有效缓解,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各项指标任务。
下阶段,项目各课题将围绕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实施,确保预期进度,并逐步建立形成阶段检查制度、重大问题及时汇报与协商解决机制,以及强化项目经费管理指导和课题主持单位的自检制度,促进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凝练,强化各课题的产出落实,确保完成预期目标。同时,积极做好低产田改良技术需求调研等工作,为“十三五”及今后我国低产田改良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项目组相关专家、各课题主持人、研究团队负责人及部分研究人员,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副所长董红敏等共80余人出席会议。(通讯员 田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