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王衍亮传达了11月8日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精神,就重点实验室成立的背景、意义、工作基础、运行机制和考核方法等关键问题作了阐述,指出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符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强调开展实验室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对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研究员对农业环境学科群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研究方向以及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他提出,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学科群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干中建、建中兴”,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理解学科群“综合性实验室-区域性实验室-科学观测实验站”三级网络体系,协同创新、分工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体系;要科学地把握好学科群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研究方向;要优化机制,推动农业环境学科群突破性的发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耕地保育学科群、作物高效用水学科群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建设情况。与会代表讨论了农业环境学科群工作规则、实验室研究方向、实验站科学观测内容与规范,就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建设机制达成了共识。
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农业环境学科群的重点工作,为农业环境学科群6个专业(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3个科学观测实验站授牌,为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据了解,农业部农业环境学科,主要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与农业相互作用机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调控,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预警,污染与退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机理及调控等。到2015年,将建设成为以1个综合性实验室为牵头,2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6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30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体系,实现由单个实验室建设向实验室体系建设的突破。
此次会议标志着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我国农业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由此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环境科技条件能力建设得到加强,联合协作机制即将形成。(通讯员 田佳妮)

会议为科学观测实验站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