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系列国际会议“第二届北京国际分子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禾谷类线虫病害学术研讨会”、“国际类病毒及卫星病毒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系列研讨会围绕“追踪植物病理学研究热点,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冯东昕出席会议并致辞。
“第二届北京国际分子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围绕病原菌和寄主相互作用、寄主植物抗病性、植物病原菌生物学等方面探讨了分子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四届国际禾谷类线虫病害学术研讨会”围绕全球禾谷类线虫的发生与分布、生物学及经济重要性、寄主抗性评价和利用、非寄主抗性控制和利用、分子诊断、基因组及寄生基因、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共同探讨禾谷类作物线虫病害的防控新技术。“国际类病毒及卫星病毒学术研讨会”围绕“类病毒和卫星RNA鉴定及其风险评估、类病毒和卫星RNA导致的寄主反应、类病毒和卫星RNA的遗传多样性及复制研究、类病毒和卫星RNA的检测方法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中国农科院
植保所专家分别主持了上述系列国际会议,并在研讨会上介绍了我国的研究进展,得到与会国际专家的肯定。
本次系列研讨会吸引了国际分子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学会主席索菲•卡蒙(Sophien Kamoun)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詹•李区(Jan Leach)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460多名代表参加本次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系列国际研讨会,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植物病理学科领域的创新进展,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农科院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项目合作提供了机遇。植物病理学是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的重点学科之一,会议的成功召开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农科院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水平及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植物病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转基因专项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农科院
植保所在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线虫学和植物病毒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连续在《植物细胞》(Plant Cell)、《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90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通讯员 孙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