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1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所长叶志华、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王铁军、中国经济网产经部主任曹元水等在人民网座谈食品安全,现将全文实录附下。
• [主持人]:今天三位嘉宾将和我们的网友在线交流,探讨食品安全如何保障这样一个话题。谈到食品安全,不知道老百姓是怎样的一个切实感受,到底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食品生产应该从源头上来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呢?首先请叶所长和我们的网友谈一谈。
• [叶志华]:应该说食品安全近年来确实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讨论都非常多。但是食品安全严格来讲,还是要讲究全程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安全食品首先是种出来的、养出来的,不是靠我们检测检出来的,也不是靠管出来的。
• [叶志华]:对于食品来讲,因为整个农业才是食品之源,我们如果说自己在家里头,在你的餐桌上,无论是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是加工制作的美味佳肴,这些都是来源于农产品。所以,农业、农产品是食品之源。所以,要保证食品安全,我们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要从农田到餐桌,要从食品生产的源头夯实食品安全的基础。
• [主持人]:谢谢所长。王主任,您有什么看法和观点?
• [王铁军]:其实对于食品安全,我是一个专家,同时我也是一个消费者。其实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是一个向好的形势,但是,可能广大的受众或者消费者会有一个感受,为什么新闻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多了,是不是我们周边确确实实存在那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新闻媒体的报道有些是一个公正的报道,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就是深入到掌握线索的报道,但是也有一些媒体是夸大其词和无事实依据的报道。所以作为消费者要理性看待。主要的是要学会碰到食品安全如何正确处理,这样对于食品安全来说,遇到食品安全事件来说,才能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保证。其实相对于过去而言,生活在这个时代,我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幸运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我们有一个消费的自由,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幸福的。
• [曹元水]:我非常同意刚刚叶教授和王主任说的观点。实际上现在总体上中国食品安全是向好的,但是也就像刚才说的,食品安全是种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之所以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很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新闻来源,就是信息源的来源不准确。对于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知识领域,如果简单地采纳不具备信息发布资格的部门和个人发布的信息,很容易造成社会恐慌。
• [主持人]:其实我刚才注意到,王主任提到新闻媒体的责任,您刚才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新闻媒体的公正性,还有新闻媒体报道的有些偏差。我想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中作的报道呢?叶所长能不能谈一下。
• [叶志华]:这个我是反复谈过的,新闻媒体对于食品安全负有很重要的责任。首先,在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科技知识、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这方面都负有责任的。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的媒体,包括大众媒体、网络媒体,也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对于提高我们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一些科技知识,让我们的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提高他们的技能,改善食品安全生产的安全措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这一块还是要充分肯定的,我们媒体是有功的。
• [叶志华]:第二点我要谈一下,这几年来,有些媒体报道出来的,有些真的是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有些是客观事件、客观事实,有些报道的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甚至有的有炒作、放大事件,包括比如曾经的圣元奶粉、纸馅包子、皮革奶等等,最后核查的结果都是查无实据,有些夸大其词。还有曾经造成很大影响的海南香蕉,那整个就是一个谣言,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对产地、产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要加强管理,今后也要杜绝这样事件的发生。所以从媒体来讲,要多做一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宣传普及诚实经营、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当然也揭露曝光违法乱纪、搀假使假,酿成食品安全的事故,这个也要做。所以,我是这么来看我们的媒体。
• [主持人]:为什么在这其中会有这么多不实信息报道出来呢?
• [叶志华]:从我的角度,我觉得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有些科技知识,我们普及的还不够,包括我们有些从业人员,我们专业人员,有些理解和认识也不到位。但是媒体,我们也不能强求媒体每一位从业者都是食品安全专家也不可能,有时候见到一些现象,或者听到一些说法,就把它报道出来,当然,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心,但是这当中就有偏差,有误差。现在媒体传播得比较快,有些报道出来之后,通过不断地传播、不断地转播,结果本来有些是事实都会失真,有些不是事实都会失真,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公众的心理恐慌。这种有可能是一个原因吧。
• [主持人]: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自己也是应该有辨别意识的,普及一下科学知识,自己来分析一下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 [主持人]:其实看过我们央视播出的节目,大家都知道节目里面提到了一个群众举报的案例。对于群众举报来源,有专家认为该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呢?
• [王铁军]:确确实实,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对于群众举报包括社会监督,对于查处食品安全事件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监管工作在明处,但是很多违法犯罪行为在暗处,这样监管可能就没有办法到达。
• [王铁军]:因此,我们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做:第一,举报有门。就是让老百姓知道,我该到什么部门去举报,我该通过什么手段去举报,政府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举报电话。第二,举报有问。所谓有问是分两个:就是举报的线索来了,哪个部门的责任就应该哪个部门去查处,查实了,哪个部门确确实实存在问题要问责。然后企业存在违规生产、违法犯罪行为查实了要问责。第三,举报有奖。一个是要有奖励,另外一个,现在很多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业内人员曝光出来的,所以,对于举报人员,还要保证其人身安全,要为其举报行为保密。通过这三点,举报有门、举报有问、举报有奖,鼓励群众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 [曹元水]:我认为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不仅是群众,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也应该做到这部分工作。其实我们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媒体的责任,人人都需要食品安全,人人都需要维护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离不开普通群众、媒体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在食安办的指导下做了一个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我们每天都会定时向食安办及各食品主管各个部委报送食品舆情材料,其中在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会每天多批次地报送,第一时间把我们媒体知道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报到我们的主管单位,让他们第一时间有一个反馈、反应。
• [叶志华]:我们这种所谓建立举报制度、群众监督制度,主要是针对那些违法犯罪的,人为故意添加的,比如瘦肉精,添加瘦肉精造成了群发性的、群体性的诸多事件,在养殖环境过程当中,或者在运输环境过程当中,添加瘦肉精,实际上就是一种投毒行为。所以,这种事件是应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应该组织群众来加强举报、加强监督。
• [叶志华]:正规的渠道还是我们政府的监管体系来加强对整个食品从生产到经营、到消费的全过程的监管。
• [主持人]:叶所长说得非常好。在第一点中您谈到了,也正好切合到了咱们第一个问题谈到食品生产要从源头开始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是这样吗?
• [叶志华]:应该是这样。我前面讲到,我们安全的食品是靠种出来的、养出来的,种出来的农作物产品,养出来的就是肉禽蛋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作为农民也好,作为我们整个国家也好,需要有一定的产量,现在我们全国有13.5亿人,我们现在粮食整个生产能力达到了5.7亿吨,应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按照我们现在的人口,我们的平衡点,我们需要5亿吨,去年我们产了5.7亿吨,应该说我们有了10%左右的剩余,在我们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要获得这么高的产量,所以有些基本的生产资料我们必须用。在这里我要强调,特别是农用化学品,我们必须用,比如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生长添加剂,这些农用化学品我们必须用。如果这些我们都不用,我们完全生产有机食品,我们整个粮食的产量,可能要减少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就意味着我们三分之一的人口要饿肚皮,所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在这个过程当中,农用化学品必须用,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是如何在保证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农用化学品,在我们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的同时,我们这些农用化学品,在可食农部分,在我们的食品当中残留不超标,所以这当中就有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源头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我们的产地,要进行治理。就是我们面源污染要进行治理,因为我们现在农业生产的环境受到各方面的污染比较多,工业化的、城镇化的,这些都带来了一些对农业、农田等农业生产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产地环境,要进行控制,进行治理。
• [叶志华]:另外最关键的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比如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有病、有虫、有杂草、有鼠害,我们所讲的农业生物灾害,这些生物灾害,我们就需要用各种防治手段对它进行控制。当然,化学防治是一个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通过使用这些化学农药,我们来控制病虫超出危害的同时,要保证最终它的残留不超标。这当中就涉及到科学用药的问题、合理用药的问题,包括用药的休、停的问题,这是针对农作物。
• [叶志华]:针对我们的畜禽,也是有同样的问题,动物也会生病,生病就需要对它进行治疗。这当中就有一个兽药的问题,还有一个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用生长调节剂,饲料当中有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提高生产的效率。这些在生产当中,不仅中国,全球都一样,普遍使用的。但是,这些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也要遵循科学规范的使用原则,也要确定合理的用量、合理的用药时间,用药之后一定有合理的休药期、停药期,动物屠宰之前一定要有把关和检测。这些在最终我们消费的肉、蛋、奶,包括蜜,这些产品当中,它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都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所以这是我们要合理这些要控制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
• [叶志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农产品也好,我们的畜禽产品也好,在农产品收获当中,畜禽产品屠宰以后,都要有一个安全的储存、运输过程,有些安全措施,国外现在发展比较多的,我们这几年发展很快的冷链措施,通过这些来保证我们这些产品在收获以后,动物屠宰以后,在取用过程当中,不至于受到污染,不至于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做源头控制,从产地,到生产过程,到储存运输都要有一套措施。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成效是相当不错的。
• [叶志华]:我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近20年了,还没有一例是因为农药残留水果蔬菜造成人中毒的,还没有听到这样的事情,没有报道这样的事情。我们整体我们国家的食品消费是有安全保障的。
• [主持人]:谢谢所长。叶所长非常详细地跟我们谈了一下食品生产的源头,来谈食品安全的保障。同时也非常详细地从措施方面,如何保障这个方面谈了几点措施。其实看到我们节目,我们都知道,在今年8月13号,卫生部通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相关情况,指出在“十二五”末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将基本建立。想问一下王主任,您如何看待这份规划的颁布?谈谈您的看法?
• [王铁军]:确实是这样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将会有力地推进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一个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指导纲领性意见。事实上,在2012年6月份,我们国家还出台了一个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规划,它包括了十项指标、十项体系,以及九项重点的任务。
• [王铁军]:十项体系包括了比如法律标准体系的建设、监测评估体系的建设、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以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等十个体系的建设。这十个体系建设,又对应着一些单部门难以解决的或者需要综合协调来解决的,又制定了九项重点任务,是包括了标准的能力建设,包括应急能力建设,以及监管队伍的能力建设,以及监测评估等等一系列的能力建设。我想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以及下一步的配套实施,在“十二五”末,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建立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 [王铁军]:这个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因为这里面的食品安全标准,我可以以卫生部牵头,以一个部门牵头来做,各个相关部门来配合。但是,有一些,比如说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这些需要各个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下,在食安办的执行下,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还是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 [主持人]:叶所长,您怎样看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建立所产生的作用或者是影响?
• [叶志华]:“十二五”整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也是我们今后来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的一个基本的蓝图。应该说,在起草规划的过程当中,已经吸收了方方面面的意见,也有科技界的,也有管理部门的,也有企业界的,方方面面的意见都吸收进来。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实施这个规划、落实这个规划。不仅政府要落实这个规划,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企业,企业是食品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这些标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按照标准组织他们的产品上市,所以,这个要实行按标生产、按标销售,老百姓才能获得安全的、优质的食品。所以,今后要做的事情,关键是要落实好这个规划。
•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规划的建立是有一些企业参与其中制定的,企业和企业之间肯定有各自的利益在那,是否存在着利益输送的风险在规划当中体现呢?
• [叶志华]:倒不一定这么说。因为规划是一个总体的盘子,具体的是要一个一个具体的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当然首先有专业部门、科技界的,但是更多的是有生产经营单位来参与。所以,企业的意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标准就应该是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与成熟的生产技术相结合,然后,通过多方,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尤其是企业,作为生产者,他们的多方利益的协调一致,所制定出来的一个限量或者一个参数。这个过程当中,不是某一个企业有这个利益输送,它是企业家整体利益的体现,然后形成一个共同的规则,所有的企业都得遵循。应该是这样的。
• [主持人]:规划的建立应该里面会解决一些,比如我们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规划里面应该有一个政策的体现。想问一下王主任,您认为咱们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都有哪些难题呢?
• [王铁军]:现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突出体现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现的一些挑战可能更合适一些。目前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具体的数字,我们国家现在有食品安全监管人员10.7万人,他面对的监管对象,不包括农户,不包括小作坊,不包括小摊贩,平均每个人监管的对象是100多户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果再考虑到他的监管半径和监管的周期,就意味着一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年受监管的频次也就是一到两次。所以目前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监管一线和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这个薄弱,一方面体现在人数、人员的缺乏,一方面是体现在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缺乏,一方面是监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缺乏。主要是这三方面。
• [王铁军]:刚才我也提了,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专门针对目前的挑战,重点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标准化建设,这也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做的一件事。如果把基层的监管能力水平提升上去,我觉得对于我们国家食品安全保障的水平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 [主持人]:叶所长,您从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或者是保障食品生产源头的角度来谈谈,您觉得有哪些难题所在?
• [叶志华]:应该说现在我们面临的难题还是比较多。刚才我们谈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十二五”规划。刚才王主任又谈到了监管体系的“十二五”规划,这是两个不同的规划。后面王主任谈的这几条都是涉及到监管的。但是监管方面,我认为现在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一个就是有关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比如,我们要建立追诉制度,要建立召回下架这方面的制度,这方面的制度有很多技术的支撑,什么样的技术呢?就是索源追踪的技术,没有这样的技术,你要召回、你要下架难度很大,完全靠行政手段,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追到源头,并不一定能把问题食品下下来。举一个例子,体制机制的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叶志华]:第二个我刚才讲到了源头治理。源头治理这当中有很多事要做。一个是刚才谈到了产地净化,就是我的粮田、我的耕地、我的养殖的场站,这些除了防治污染还要治理污染,这当中首先要治理源头,另外前面讲到了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还有这当中整个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还有农民的教育,还有我们国家2.5亿的农户,大概7亿到8亿的农民,农民的教育这方面,包括他们生产技能的提升,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难的。
• [叶志华]:第三,管住流通领域。现在很多问题出在流通领域,有些搀杂使假,比如现在说的假蜂蜜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多是在流通领域出现的,如何管住流通领域,现在还是任重而道远。
• [叶志华]:从管理的角度,我们国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农业部的情况。农业部过去比如在基层,主要农技推广站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现在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夯实食品安全的基础,从农业部到各省到地区到市县到乡镇,现在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到了乡镇,现在有农技推广站,有动物防疫站,现在多了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现在三站联动,三个站互动,一方面推广先进的标准、先进的技术,同时,帮助农民控制病虫危害,控制疫病的发生,同时对农民的产品,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测,然后实行产品的准出制度,开具生产档案、台帐等等这些来提供作为基础,所以这些能力建设,当然还有很多事要做,其他部门也都在做。农业部,现在有些省市完成得比较好,有些省市还在做的过程当中。这当中涉及到执法队伍的建设,还有安全索源体系,还有检验检测体系这些方面能力建设。这是能力建设方面。
• [叶志华]:还有一个就是刚才大家谈到的,要严惩违法犯罪。我前面讲到了瘦肉精就是典型的投毒必须严惩。三聚氰胺造成那么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这样的犯罪行为就得予以严惩。
• [叶志华]:还有一个可能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谈的话题。作为我们媒体,作为社会公众,我们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有些事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专家,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来报道这些事件,来处理这些事件。我还是呼吁,作为我们媒体还是要加大有关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对诚信经营、合法经营,还有一些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在这方面,一方面提高我们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帮助公众提高辨假识假方面的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从媒体来讲,这方面我希望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叶志华]:还有刚才从社会监督的角度,刚才我们谈到了,关于举报制度,还是要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实施这个规划所要做的一些基础工作,也是我们来解决一些基本难题、一些困难的一些对策。
• [主持人]:前面一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谈国内的食品安全的状况。现在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国外。因为我们想听几位嘉宾来谈一谈国外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情况,它与国内食品安全究竟有怎样的不同或者是说我们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到国外的一些方面。首先请王主任谈一下。
• [王铁军]:其实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是中国面临这么一个巨大挑战,国外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是层出不穷的。其实国外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以美国为例,在二三十年代,它的重点问题是掺杂使假的问题,随着它的社会进步和对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它的问题是突出表现在还是微生物,比如前几年的毒菠菜的问题,它是大肠杆菌出现,金普菌这类的的问题。但是国外对于发生了食品安全事件以后和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社会的反应是不太一样的。
• [王铁军]:国外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首先它是会追究责任的主体是谁,然后是看对于消费者带来的伤害有哪些,如果是企业为主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那么,消费者是有权对于这个企业要求赔偿,这一点我觉得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借鉴。
• [主持人]:消费者自己有主动权向企业要求赔偿这样一个制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叶志华]:刚才王主任讲得非常对,食品安全事件,应该说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他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年的时候,他们也是掺杂使假,也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也比较多。随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他们管理的改善,这些年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美国从2006年以来,出血性的大肠杆菌杆是受污染菠菜造成的病例是非常多,甚至造成一年几十人的死亡事件。近两年来,去年和今年,美国连续发生了沙门氏杆菌,感染甜瓜的事件,甜瓜事件又造成了群发性的食源性疾病的问题。去年欧洲,德国、瑞典几个国家,发生了豆芽菜感染大肠杆菌,造成几个国家,一共49个人死亡,几百人救援治疗的中毒事件,这些主要是病源微生物造成的。对于这些事件出来以后,国外媒体当然及时报道这些事件,但是国外媒体报道之后,他们主要的兴奋点是提醒社会公众如何避免进一步来造成新的危害。这是报道事实的真相。另外,国外加强了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他们风险评估的部门会及时对整个污染所造成的源头进行澄清,污染的过程进行调查,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来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叶志华]:一个企业,企业一旦产品出现这样的事件之后,会马上组织召回、下架。按照刚才王主任讲的,企业会主动进行赔偿,消费者受了损失也会申请赔偿。所以,这方面,就是处理事件比较平和,不像我们国内,给大家造成社会心理的恐慌。
• [叶志华]:还有一个我在这里特别讲一下,针对国外这种情况,我们国内将来也要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为什么国外微生物的病源物造成的损害性事件这么多的,因为国外是生吃,吃生菜比较多,比如他们吃汉堡、三明治是生吃,我们国内这方面的事情比较少,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煮熟了、炖烂了,这就自然有一个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现在在城市,洋快餐越来越多,方便食品越来越多,这些年现在消费的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三明治等等这些越来越多,这当中,国外现在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将来我们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提前预防。
• [主持人]:刚刚叶所长提到,我们国内的人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些恐慌,在国外出现问题,恐慌程度没有我们国内人这么严重。我想问一下,如何看待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国内和国外的区别和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差距在这?
• [叶志华]:这当中可能有些还是基本的科技、消费、基础知识这方面的差别。因为从总体来进,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或者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们国家最多也就是20年的事情,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国家1992年才全部取消粮票,先是从江浙一带,最后到北京,1992年全面取消粮票。在取消粮票之前,我们整个农产品和食品的供应是不足的,是供不应求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只求温饱,没有多少人关注安全问题、营养问题,没有关注这些问题。所以这些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我们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政策的支持投入的增加,农业连续取得增产,包括最近连续八年增产,我们从2002年、2003年的4.3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5.7亿吨。我们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大家在市场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这当中就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
• [叶志华]:还有一个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连续30年平均的GDP增长接近9%,实际上今年有些问题会降低一点,平均是9%以上。我们居民的收入,无论城乡,都是持续增长的。所以,大家口袋里有钱了,经济实力强了,购买力强了,一方面市场很充足,一方面我们不但增加了购买力,当然我们要在市场上选优质的、安全的、营养的,这当然自然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对于这些出现一些问题,大家感到比较震惊,或者是不能容忍,或者有些事件过去没有经历过,现在同样遇到,所以就感到这个比较恐慌。
• [叶志华]:我想随着这方面国家加强监管,我们科技界、媒体、社会公众也不断地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尤其是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断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经营,不断提高他们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这样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好的食品,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会逐渐地也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安全意识和饮食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沉着应对,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恐慌。所以,这方面,我想会逐渐向好。
• [主持人]:谢谢所长。叶所长从很全面的角度给网友解答了一下为什么国内和国外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遇到恐慌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曹主任和王主任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今天三位嘉宾非常全面地给我们从食品安全生产的源头到生产的过程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等方面,来给我们网友做了一个诠释,谈食品安全如何保障这样一个话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感谢三位嘉宾的到来,下期节目再见!
分享到
[人民网]叶志华等谈“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发布时间:2012-08-24
|来源: 《人民网》2012年8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