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关注“舌尖上的变化”加快食品工业转型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关于“食品加工业发展目标”部分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要求“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度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构建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5263家,与去年底相比增加1571家,增幅4.7%。食品工业以占全国工业6.8%的资产,实现了占比9.8%的主营业务收入,创造了占比12.7%的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占全国工业的20.9%。食品工业在全国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明显。
《纲要》强调要发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当前,由于社会购买力增强,劳动力和时间成本上升,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提高,“方便营养加工食品”是年轻一代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主要选择。因此,要“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食品工业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期新一代居民的食品消费新需求。
《纲要》还提出“加快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传统食品丰富多彩,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在社会迅速发展、物质相对丰富,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传统食品工业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将是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所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传统食品工业化是指按照一定标准、规范和流程,由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制作,由自动化的流水线代替单元操作,实现操作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工艺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的新型生产方式,以形成和其他制造水平相当的食品产业或产业体系。目前,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发展面临五方面的挑战。一是制作原料标准化程度低。二是工艺合理化和标准化水平低。三是食品制造设备落后。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五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因此,《纲要》在“政策措施”的“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部分指出,针对食物、营养和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引导企业加大食物与营养科技投入,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相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新一代食品科学家、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奋斗,中国食品工业体系也将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同步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作者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 魏益民)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