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88bet平台app官方 于2001年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和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简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如今,10年过去了,“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本网将分四篇通讯进行连续报道。本篇是第四篇,介绍“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
中国农科院提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是立足中国农科院50多年的科研积累,发挥全院科技资源优势和研究生院的教育资源优势,营造科技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不断实现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实验方法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10年的建设,推动中国农科院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改革为动力营造人才辈出的机制和环境
10年来,中国农科院全面推进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岗位聘任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高层次农业人才的培养放在中国农科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具体工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工作创造了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采用“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干事业和干成事业创造条件。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选拔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
2002年,中国农科院自筹资金启动实施“杰出人才工程”,向海内外招聘一级岗位杰出人才43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124人、三级岗位杰出人才246人。“杰出人才工程”的实施,使中国农科院高层次人才大幅度增加,人才结构大为改善,极大增强了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创新实力。据统计,10年来,中国农科院承担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杰出人才主持的项目占60%以上。在一、二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先后有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得人事部高层次优秀留学人员项目经费资助,36人担任研究所的业务领导,18人担任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主任,14人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人成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4人担任国家“973”课题或“863”项目负责人,4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称号,3人获得中华农业英才奖。作科所黎志康博士、水稻所钱前博士、植保所吴孔明博士、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博士等一级岗位杰出人才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就。
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院已遴选产生了首批13个院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评审确定了90个所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并通过资源整合、项目支持、政策扶持、机制建设、环境培育等举措,初步形成引导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新局面。
积极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被中央确定为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发挥全院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10年来,中国农科院以建设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适应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全院科技资源,推动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2011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招收博士生228人,硕士生660人,招生人数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322%和633%。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近4000人。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现有在校留学生100人。拥有博士生导师450余人、硕士生导师1300余人。拥有10个博士一级学科和44个博士授权点,12个硕士一级学科和58个硕士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9年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获评“全国一流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