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9月28日举办十年(2012-2022)发展报告会,并发布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和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
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为:作物组学和遗传学突破性新发现成果累累,挑战传统科学认知;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虫口夺粮”保丰收;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守牢粮食生产“命根子”;农业绿色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银山”;高致病性禽流感阻控成功,“人病兽防”体系引领全球;口粮新品种“量”“质”齐升,装满中国人“粮袋子”;高油油菜、优质蔬菜等助力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突破性国产家禽品种接连审定,中国人餐桌摆上“中国禽”;专用化大型家畜品种自主培育,“卡脖子”时代一去不返;农产品检测“驶入高速路”,老百姓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为:破除科研“小、散、弱”,支部建在团队上,构建重大任务制,举院之力抓大事,创新联盟一盘棋,引育并举聚英才,科技评价破“四唯”,科企融合促发展,开拓国合新格局,营造科研新生态。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会上表示,这十年,中国农科院全力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接下来,将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分之一以上学科和研究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推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左右;到2035年,形成农业学科领域三分之一全球领先、半数并跑的创新格局,基本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战略目标,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到2050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