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潘锋 姜文)记者日前从188bet平台app官方
植物保护研究所了解到,两年多来植保所研究人员在抗虫基因克隆、新品种培育、安全评价技术和新品种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获得了Bt抗虫新模式基因16个,并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马铃薯和甘蓝等作物上进行了转化;获得了一批抗病毒水稻、抗病毒小麦和抗虫玉米等新材料;建立了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系统评价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环境安全性,为颁发生物安全证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建立了转基因抗病虫棉花、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和抗病毒小麦,以及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评价技术平台;长期系统监测我国商业化种植转Bt基因棉花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证明了种植Bt棉花能够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在我国多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破坏,该成果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通过研究Bt棉花种植对盲蝽蟓种群区域性灾变的影响机制,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非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创新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成果被Science杂志发表。
制定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环境安全检测国家标准26项,制定转基因水稻、玉米、棉花等转基因成分检测国家标准8项,制定农业部转基因检测规程20余项,出具检测报告2000余份;构建了完善的“中植棉”系列抗病虫棉花研究选育技术平台,培育的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等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均通过国审,并陆续转让给种业公司进行商业化推广,年均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专家组对该所科学、高效、规范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物安全保障措施给予高度的评价。
植保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说,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目的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这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分享到
[科学时报]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10-08-30
|来源: 《科学时报 》2010年8月29日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