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月16日召开的188bet平台app官方 2023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中国农科院科技服务稳产保供有力有效,建立了常态化体系化科技服务新机制,组建小麦、水稻等6个产业专家团,打造专家工作站和“田间课堂”,组织开展夺夏粮、秋粮丰收和油菜扩增等专项行动,千名专家常态化指导一线生产,在主产区开展油菜、蔬菜、人居环境等20个领域的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先进实用技术209项,建设示范基地167个,示范面积169万亩,科技帮扶160个重点县,持续打造11个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78名科技特派员对口帮扶42个县、19类产业。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188bet平台app官方 院长吴孔明在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立项喜获丰收。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再创佳绩。全院新增国家科技计划629项,同比增加34%,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1项,同比增加60%。成功申报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3项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科学基金再上新台阶。新增自然科学基金346项、社会科学基金8项,直接经费1.7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优青项目7项。启动实施创新工程“跃升计划”。突出国家队使命,落实78项任务清单,稳定支持330个创新团队,组织开展长周期、非共识、应急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
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2022年,中国农科院发表科技论文7734篇,在Nature、Science主刊上发表论文4篇,在水稻高产基因挖掘、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番茄遗传变异、几丁质定向生物合成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发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果。实施强种、沃田、增粮、智机等科技行动,获省部级奖励33项,其中一等奖14项。“中油杂501 ”刷新我国冬油菜单产和含油量纪录,“华西牛”成为我国首个自主育成的肉牛新品种,“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获批国家一类新兽药。聚焦耕地要害问题,突出融合创新,加强黑土地健康培育;突出以种适地,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长期因子观测体系构建迈出坚实一步。围绕农业资源、生态、生物安全、微观经济及人居环境等五大领域,初步构建“数据总平台—区域中心—观测站”三级观测网络体系。牵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工作,开发应用全国土壤数据库。学科体系全面重塑。新增“农业基础前沿”和“农业微生物”学科集群,重构“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和“农业装备工程与农业信息”学科集群,形成“ 11大学科集群、58个学科领域、282个重点方向”的全新学科体系。
科技创新条件能力水平持续提升,重大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牵头建设水稻、蔬菜、作物基因资源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畜禽生物育种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国农业领域的40%。积极参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设,正式组建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业大科学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国家作物种质库投入使用。北方水稻中心、海外农业中心、南繁表型设施基本建成,种业创新中心和农业基因组学中心加快建设;畜禽种质库、深圳国际食品中心、作物基因编辑与表型鉴定中心、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稳步推进。区域中心基本建设步伐加快。成都中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南繁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西部中心昌吉、喀什、巴州基地以及农业生物安全中心西北分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
吴孔明表示,2023年,中国农科院将重点加快推进六大领域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工程“跃升计划”,围绕重点领域,聚集优势力量,开展集中攻关。加快建立重大任务联合攻关机制。重塑管理体系,持续推进6个重点领域全面建立“双总制”;加快重大任务管理机构建设,强化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资源调度和综合协调。强化种业创新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挖掘重大价值基因,培育优异新品种,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选育南方多熟制作物新品种,加快畜禽良种化和大动物品种国产化,加快实现重要种源自主可控。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在“护黑土、肥旱地、阻酸化、保水田、改盐碱、强设施、挖潜力”上下功夫,突破关键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示范样板。强化农机装备补短板,聚焦粮食装备智能化、棉油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薄弱环节和区域生产装备全面化,研发新型农业设施装备,推进戈壁设施农业试点,构建适应国情农情的农机装备体系。强化农业生物安全研究,系统开展外来物种入侵、植物病虫草害、畜禽疫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的监测预警、快速检测、综合防控和战略研究。强化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围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投入品科学使用、产地环境清洁等,研发推广绿色低碳种养技术和产品。强化乡村发展科技支撑,研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数字乡村治理和乡村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