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往高处走
环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往高处走;意味着提供“舞台”,多建“山头”。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说,“我们人才环境的改变在于扩大他们的‘舞台’,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9大学科群,就是9个‘山头’,还连着更多的‘山头’。”人们之所以称道中国农科院有个求才若渴的党组,是因为“人才兴院”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院领导的脑中。院党组认为,好的人文环境,好的人际关系,是令人向往的“人才高地”。
“舞台”多种多样:全职、兼职,长期、短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是“以研为本,以人为基”的办院思路,也是用人制度改革的首要。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研究所研究员樊胜根博士不定期往来于中美之间,把国外最先进的科学前沿源源不断带了回来。
一、二级岗位的一亿多元科研经费,是中国农科院节衣缩食自筹来的。就是再难,也要筹到这笔经费!
从德国回来的魏益民博士宁愿放弃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的职位,也要在这里建一门早已向往的农产品加工新学科。还有,南京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建民,华中农大教授李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几位教授和学者,都来到这里。
在竞争的平台上,有的单位对人才提出量化指标,一年出多少论文,几年出多少成果,获多少奖,还有在SCI和权威杂志发表的要求。
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工程”要不要这些指标?
不!一级岗位人才不提指标,让他们有所积累,有所发展。翟虎渠说,“不提指标,是相信顶级人才的水平和自我紧迫感。”然而,对二级人才,却指标明确,完不成指标,下马换人。不求全责备,而是具体对待,中国农科院正在运转的机制显现新意。
事业:科研上的“黑马”
于是,常常在不经意间,杀出一匹匹科研“黑马”。一级人才喻树迅博士20多年来,和同事们育成了10多个棉花新品种,人们戏称他为“育种魔术师”,今年又育出一“中棉45”新品系。一级人才何中虎博士是世界“绿色革命之父”布劳格的弟子,中国农科院的新机制给他带来的经费比国外同样的研究机构还要多。他做了1000多份材料,用系列化分子标记方法,找出了小麦面筋强度弱的原因。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的王文生博士成为中国农科院网络中心主任,他和大家一道,建起多功能网上政务平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邱德文博士回国一年,研究出优于美国的生物增长剂,还有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曾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的郭三堆主持的国家863计划抗虫棉等重大科技攻关,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哈尔滨兽医所留日博士孔宪刚作为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攻关组长,在SARS疫源调查与疫苗研究等一系列攻关课题上取得重大进展。水稻所钱前博士在水稻分蘖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上取得原创性新突破,论文于今年4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发表。留学美、荷、日的归国博士董红敏,从事生态与畜牧业结合的科研,如今也展现出优异的研发潜力……
“舞台”上传出的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时代之歌,深深吸引了正在国外搞生物工程的黎志康博士。他给院领导递交申请:“不仅我回来,我还有一个5人学术团队也一起来。”
今年底,该院又从海内外招聘第二批55名杰出人才,这项计划还要持续实施若干年。
感情:常想起团队
每当夜深人静,张维理博士还在超负荷工作。为了研究数字土壤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她跑遍全国10多个省的100多个县,做了28000多个田间定位调查、采样和试验。一位德国专家对她说:“张,你做得比国外的同行好。”她心中明白,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能像中国这样,为科技人员提供这么多的挑战和机会。
她终于累倒了。今年5月,她被送往她在德国的家中。那里的条件有助于她住院手术和休养,可绿色如茵的哥廷根并没有留住她的心,她想念大家,不时看着她和大家的合影。她给同事的信充满激情:“我们的团队不失一流,我们还要继续团结协作,把我们的研究和服务推向深入。”
7月,手术做完,未等康复,她就回到了北京。
今年10月,在中组部等六部联合表彰的全国311名“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22个“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中,中国农科院被授予“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奖”,张维理和屈冬玉、童光志3位博士被评为先进个人,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看到中国农科院的人才们有如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界都说中国农科院院长有能耐。翟虎渠在南京农业大学当校长6年半,引进39位海外人才,没有一个走掉。今天,在中国农科院,又留住一大批人才。“不是我有什么能耐,是中国农科院的‘三留人’机制。”翟院长说,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才能使人才有“家”的感觉。
本报记者 范建 通讯员 沈贵银 刘继芳
分享到
188bet平台app官方 引进海外博士调查(三)
发布时间:2003-12-26
|来源: 科技时报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