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日报]七年坚守蕴茶香
他,一位71岁的“年轻小伙”。
他,情系欠发达山区,放弃西子湖畔悠闲的退休生活,毅然选择到偏远农村,与缙云4万茶农结亲交友。
他,深爱着打了半个世纪交道的茶叶,为了帮助农民致富,连续7年扎根大山之中,足迹遍布缙云5万亩茶园。
他就是全省最年长的省派科技特派员、188bet平台app官方
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白堃元。
有一种精神矢志不渝——“科学技术连着生产,更要连着老百姓,我要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
盛夏的缙云,骄阳似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缙云县三溪乡的黄茶基地一派生机,已有半尺多高的茶苗泛着淡黄色的嫩绿。
“这些可都是宝呀!”望着这片茶园,白堃元抑制不住欣喜与激动。是啊!从插下第一株黄茶茶苗,到如今发展了500多亩,缙云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已离成功不远,一路走来,这其中倾注了他多少心血,也怀揣着他多少期待!
时间回溯到2005年。
65岁的白堃元,“据理力争”加入到省派科技特派员队伍。怀着一颗“以技兴茶、兴茶富农”的赤诚之心,白堃元从西子湖畔直奔缙云县胡源乡。“科学技术连着生产,更要连着老百姓,我要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他说。从此,2000多个日日夜夜,白堃元风雨兼程。从实验室到茶园,从茶园到实验室,伴着日月晚睡早起,从不言苦、从不叫累;从杭州到缙云,从缙云到杭州,追着梦想寒往暑来,一路思考、一路前行。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勤快的人。”一开始就协助白堃元工作的胡源乡副乡长刘耀军说,“他每天早上没上班就要找我,不怕太阳晒,不怕山难爬,早出晚归,很快跑遍了全乡。”
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心声,这是白堃元对自己的第一要求。“茶农盼的是扶持,缺的是技术,要的是品牌。”通过一轮全面走访后,白堃元选定了胡村,开始了“胡村实践”。
“老白把胡村作为一个示范点,从种植、管理、加工一步一个脚印地干,通过以点带面来引领茶农。”缙云县农技干部苏练余作为白堃元的地方助手,参与和见证了白堃元“胡村实践”的全过程。
为了建设300亩示范基地,从项目选址、土壤调查、立项申报、品种引进、茶苗种植到科学管理,一环扣一环,白堃元都要亲力亲为。茶农胡所法不愿意对自家1.5亩的老茶园进行品种改良。白堃元就耐心地开导他,把他列为科技示范户,并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挤出4000元进行补助,又手把手地教他新品种怎么种、新技术怎么用。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胡村村90%的茶园进行了品种改良。
到底用什么炒茶机好?有茶农问。白堃元为了让村民能有切身的体会,就在胡村大会堂设置了茶叶加工实验室。他从全国各个企业购置了7台不同类型的炒茶机,进行对比试验。他以实验室为家,每天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陪着茶农过夜也是常有的事。”苏练余说,“通过现场科学实验和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当地茶农的加工水平有明显提高。”
胡源乡农技站站长潘伟忠介绍,胡村村的茶园面积已经从2005年的400多亩,增加到了2011年的1150亩,茶叶价格普遍提高了近三成。
胡益来,缙云县石上菊薯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胡村实践”的受益者之一。他说,老白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给了缙云茶农一个响亮的品牌——“仙都笋峰”。在位于溶江乡的茶叶加工厂,胡益来拿着一小包充氮包装的“仙都笋峰”茶叶说,“同样的茶叶,有了自身的品牌后,从5年前的每斤300元卖到了今年的1200元。”
“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茶叶已经融入了他的一切。在群众面前,白堃元从不以高级知识分子自居。他一再提醒自己“老百姓最讲实在,不能来半点虚的,要一点一滴地做给茶农看、带着茶农干。”见过老白的人都说,老白人瘦肤白,纯粹是个坐办公室搞研究的;但接触过老白的人都说,老白比农民更农民,因为他每天比农民起得更早,比农民睡得更晚,比农民干得更多。
为了让更多的茶农受益,白堃元的目光不仅仅盯着胡源一个乡的茶叶,还心系缙云整个县的茶叶产业发展,他的足迹遍布缙云全县16个乡镇的5万亩茶园。在白堃元的领衔下,一份长达54页的调研报告《发展缙云茶叶产业的再认识》于2007年底形成,并引起决策层的关注。缙云县委县政府很快作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决策——大力实施茶叶产业提升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2008年3月,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的白堃元被缙云县政府聘为茶叶产业发展顾问。
“当了顾问,茶农的需求更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决策层。”白堃元说,“领导听得进、群众得实惠,我很乐意当这个二传手。”
在白堃元和他所在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支持下,一项项事关缙云茶叶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举措不断推出。
——编制《缙云县茶叶产业规划(2008~2015年)》,确立了茶叶的主导产业地位;全国第一个乡镇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三溪乡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在缙云诞生。
——全国第一期茶叶加工工培训班在缙云开班,启动国家级技能证书培训工程,全县有近500人获得了国家级茶叶加工工(评茶员)合格证。出台“仙都笋峰”茶地方标准,制作30套仙都笋峰茶的实物标准样,连续举办三届缙云县“仙都笋峰” 采茶、炒茶和名茶评比大赛。“缙云茶师”名气大振,足迹遍布四川、贵州、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绿茶主产地。
——确定“仙都笋峰”为缙云茶叶统一品牌,多次荣获国内外茶博会金奖, 2009年“仙都笋峰”被收录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名茶,2010年“仙都笋峰”茶进驻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
七年来,白堃元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产业规划、技术培训、标准制订、工艺改进、品种更新,给缙云的茶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性系良种比例占到全县茶园的66%,累计新增效益5700万元。去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5万亩,产值达1.2亿元。“仙都笋峰”品牌价值达到3.08亿元。
有一种情怀历久弥新——“群众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我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7月7日,白堃元带着县农业局特产站的胡惜丽和杨广谊两位技术人员,前往五云镇五都村查看缙云黄茶的品系对比试验情况。在现场,白堃元对“发现缙云黄茶第一人”徐可新说:“一种新茶的发现不简单,坚持多年培育更不容易,你对缙云茶叶产业的发展有功啊!”
也许是时间的巧合,就在白堃元与缙云“牵手”的当年春天,徐可新和家人在仙都风景区春游时,十分偶然地发现一株黄茶。有心的徐可新就剪了一个芽带回家插了起来。一次,徐可新参加了白堃元的茶叶技能培训后,告诉了白堃元发现黄茶的经历。职业的敏感让白堃元即刻赶往徐可新的茶园。“一到现场,白老师就兴奋了起来。”徐可新说。
之后,白堃元一方面指导徐可新扩大种苗的繁育规模,一方面借助188bet平台app官方
茶叶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建立了一亩品系对比试验田,进行科学论证,启动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到2011年春,缙云黄茶的稳定性得到了初步证实,徐可新的种苗基地也扩大到了10多亩,缙云黄茶的品质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
白堃元尊重群众的首创,也在体验群众“疾苦”中想出一个个方便茶农的新点子:
“两堂培训课的差别给了我启发,让我改进了培训方式。”白堃元在胡村村举办的第一堂培训课上,屋里屋外挤了100多人,但第二天在乡政府举办的全乡性培训班只来了10多个人,从此之后,白堃元坚持把培训班办到村办到点;
“看到当地茶农组织化程度不高,让我想到了合作社。”专业搞技术的白堃元也开始学习营销知识,在他的组织下,缙云县三农茶果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在胡村村成立;
“看到茶农凌晨两点就要赶赴县城卖茶,让我很是心疼。”于是,在白堃元的倡议下,胡村村创办了自己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外地客商纷至沓来;
“看到茶农把茶叶鲜叶铺在地上,让我想到了摊放架。”白堃元自主设计发明了“多层式框架式鲜叶摊放架”,并获得国家实用专利,摊青间面积减少80%,劳动力节约50%;
“村村户户机器响、日日夜夜炒茶忙”的传统加工方式,让白堃元下定决心在胡村创办全县第一家标准茶叶加工厂,经过四年的连续科技攻关,缙云县三农茶果专业合作社仙都笋峰茶厂的自动化生产线2011年通过专家验收;
……
“是茶农给予我启发、促使我思考、推动我工作,群众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白堃元时常提醒自己,“我要好好感谢群众。”白堃元的“感谢”,从来不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为茶农服务上。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胡日上,做梦也没想到能成为缙云的首位评茶师。从2006年的中级评茶员、2007年的高级评茶员,再到2008年的国家评茶师,胡日上三进杭州培训学习,“吃、住、行都是白老师一手精心安排。”胡日上说,“世上哪有这么好的恩师啊!”
“老白一有空就往我这茶山上跑,有一次他肚子疼,他一边用力压着肚子,一边认真查看茶园,我劝他休息,他说,还好,没关系。”三溪乡黄茶基地主人李森洪说。同是三溪乡的茶农应成良,今年初向县农业局特产站反映,怀疑引进的种苗有问题。白堃元得知情况后,冒着严寒坚持到实地查个究竟,及时消除了应成良的疑问。应成良说:“真是想不到,一个比自己年长7岁的老专家,一点架子也没有,而且这么认真。”
白堃元还有一次向茶农“借钱”的特殊经历。“老白带着我们到杭州采购设备,看到一件需要的,老白就抢着掏钱垫付,最后连回家的车费都没了,只好问我们借。” 苏练余说,“因为项目资金到位有滞后性,老白个人先后累计为胡村茶业发展垫付了10万多元。”
长年在茶山上,生活在茶农中,他与茶农交友,茶农也愿意与他交心。
2009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晚上,8点多钟了,白堃元家的门铃突然响起。莫非是儿子来了?打开门,白堃元却看见胡村茶农胡日上一手拎着一只新鲜的猪腿,一手拎着缙云土面。原来,白堃元刚刚经历了一次住院,除了家人知道,没有跟任何外人讲起。茶农一时找不到老白,感到事有蹊跷,最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真相。胡日上当天天蒙蒙亮就请人宰了自家养的大白猪,带着全村茶农的一片深情,从胡村出发直接赶往杭州。这让白堃元既生气又感动。生气,是因为“茶农从这么远的地方专程跑来”,他很不忍心。感动,也是因为“茶农从这么远的地方专程跑来”,他意想不到。
最近,白堃元多次跟身边的人交流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精神的体会。他说,“脱离群众很危险”这七个字会常在他耳边响起。“我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否则就会偏离正确方向。”白堃元坚定地说。
有一种选择永不言悔——“我工作了近50年,但我入党只有26年,工龄长,党龄还不长啊,还想多干几年”
有人这样问过老白,这么多年来,一个人在山区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快乐吗?老白回应了八个字:乐在苦中,犹如品茶。
也有人这样问过老白,这么大的一把年纪了,身体扛得住吗?老白说,一见到茶叶就来精神、一闻到茶香就有使不完的劲。
缙云是全省的欠发达县,胡源乡又是一个欠发达乡镇。白堃元出发前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一到胡源乡,眼前的情况还是让他有点吃惊:“连一家旅店和饭馆都找不到。”白堃元在乡政府宿舍安下了家:一张木板床、一只木板凳、一张旧桌子、一盏过时的台灯,还有一只陪了他十多年的袖珍收音机。
“入乡随俗,很适应。”他一直对乡政府人员说。直到三年后,白堃元搬到县农业局宿舍,才对身边的一位助手开玩笑:“现在可不要每天受苦了。”原来,乡政府宿舍简陋的公厕只有蹲坑,对于一个年过65的老人来说“蹲久了就难起来”。 白堃元自己找来绳子“悄悄地改造公厕”,默默地渡过难关。
七年来,白堃元一直“在与自己作斗争”。他每年都有100多天住在缙云,既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又要应对老年疾病的挑战。来缙云之前白堃元就有心脏早搏的老毛病,三年前又检查出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但他为了方便外出作业,坚持自己注射胰岛素。对这些,他从不声张。在群众面前,他总是精力充沛,走起路来就像一个年轻的小伙。
人的一生不断面临选择。
这七年来,作为两个儿子的父亲、作为从副所长岗位退下来的“老领导”、作为一名早已超过退休年龄的老专家,白堃元完全有理由作出另外的选择。退休在家,他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两年期满,他可以结束特派员的工作。但白堃元却选择了坚守。
白堃元的一个儿子在加拿大工作,老伴杨素娟早就想出国走走,但被白堃元一拖再拖,直到今天还没成行。同是茶叶专家,同在一个研究所,杨素娟与白堃元志同道合,因茶叶而结合。已经退休了的杨素娟患有严重高血压,两个儿子不在身边,老白常年奔波在外,杨素娟只能在家靠种花、上网排遣寂寞。但杨素娟理解丈夫的每次选择,没有丝毫怨言。她说:“为了缙云的茶叶和茶农,我会克服困难,支持他的工作。”
白堃元说,我之所以能干出一点点事,是妻子用理解和柔情铺垫了台阶。在白堃元内心深处始终有个结:“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和老伴,照顾他们的时间太少了,我欠他们的太多了。”
面对白堃元“不可思议”的“逆向选择”,188bet平台app官方
茶叶研究所的年轻同志经常追问:老白,你究竟是图个啥?
是为了个人荣誉吗?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丽水市优秀共产党员,在缙云工作期间白堃元确实得到过不少表彰。但他总是笑着说,我一个老头早就到“天花板”了,还要那么多“红本本”干什么?白堃元始终认为,这些荣誉不是他个人的,是对特派员团队的一种肯定,更是对缙云茶叶发展成效的一种认可。他说,“如果能剪,我要把荣誉证书剪成一块块分给同事、送给茶农。”
是为了个人谋利吗?对此,白堃元总是报以微笑。因为行内人都心知肚明:“就凭老白的学识,在大企业当个顾问,既轻松,收入又可观。”
“种下一株茶苗也要三年后才有收获啊!我留下,是因为老百姓需要办的事还没办完。”白堃元坚守的理由是如此简单而朴实,他用自己的执着感动着、鼓舞着周围的人。
“建设胡村茶叶加工厂时,我跟着老白每天七点多就从县城出发,晚上经常都是七八点返回。”胡惜丽说,“跟着老白就别想偷懒。他的执着精神让我一辈子受益。”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老白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跟了老白七年的苏练余说,“他对缙云茶叶的一片深情感染了我。”
七年来,白堃元邀请自己的学生、老师、领导和同事上百人次到缙云开展科研攻关和培训指导。“没有老白请不动的专家。”胡村村茶农胡日灵自豪地说,“从所长到研究生、从国内茶叶权威到大学实习生,在一个小山村我就见到了几十位茶叶专家。”
“我工作了近50年,但我入党只有26年,工龄长,党龄还不长啊,还想多干几年。”白堃元对自己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要管好两件事:一是管好自己的嘴、二是管好自己的腿。管好嘴,就是要控制糖尿病病情;管好腿,就能坚持上山下地去茶园。只有这样,才能为茶农做得更多、做得更久。
在茶叶研究和茶农致富这条路上,71岁的白堃元依然有梦!
——来自《丽水日报》2011年8月28日头版头条
白堃元(右一)在缙云县胡村茶叶鲜叶交易市场与茶农交流茶叶采摘技术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