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明明 通讯员卫婓)近日,记者从188bet平台app官方
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与诺禾致源等单位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和分析了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相关成果9月14日在《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该成果是野生作物资源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将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新方法。
我国大豆资源总数居世界首位,其中一年生野生大豆占全世界野生大豆的90%。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基因源匮乏。
栽培大豆育种研究关键项目牵头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邱丽娟介绍,十余年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大豆是高度 自交的作物,一个基因组无法准确代表其物种基因的整体情况。为此,研究人员选择了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了野生大豆泛基因组。
研究表明,占48.6%的核心基因反映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点;51.4%的非核心基因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相关途径上富集,反映了野生大豆的广泛适应性。该研究率先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解析了野生和栽培大豆种间遗传变异,在阐明大豆种内/种间结构变异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研究发现了野生大豆特有、栽培大豆特有及驯化性状建成相关的基因/遗传变异千余个,其中野生大豆特有基因为首次报道。研究还发现,野生大豆中生物逆境抗性相关的R(抗病)基因类型远高于栽培大豆,可能是其抵御恶劣生存环境的内在原因之一。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