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范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与否,与当时的技术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决定性关系,在发展现代集约农业的历史背景下,技术与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日益凸显。充分利用现有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大联合,建成布局合理、方向明确、优势互补、科研推广相衔接,基本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农业环境界今后工作的重点。这是5月15日在无锡召开的“第四届农业环境科学峰会暨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会议”上专家形成的共识。
作为主办方负责人的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博士说,农业环境问题一直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环境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农业环境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农业环境是对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具有影响的水分、土壤、大气、生物条件及其综合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的总称。这些条件及产地质量决定农业环境质量。专家解释说,农业环境质量包括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质量、农田质量、农业气象条件、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产地综合环境质量等,其内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自然、技术与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环境质量的内涵或不同要素的重要性可能发生变化,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况与问题。
会议形成了强化农业环境领域科研合作的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农业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储备和转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科技部计划司申茂向巡视员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科技规划预测”论述了农业环境所取得的成就和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严少华研究员从“水葫芦安全种养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与展望”谈了农业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杨林章从“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现状与展望”谈了太湖污染治理方法;188bet平台app官方 信乃诠研究员从“气象灾害与粮食安全”谈了防灾的应急措施;加拿大环保部国家水研究所教授Edwin David Ongley围绕“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作了主题报告。
来自中国农科院、中科院、中国农大以及各省市从事农业气象、农业环境、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8位专家和学者针对“十二五”农业环境重大科技领域与创新重点——气候变化与农业减灾、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农业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农业环境工程等,作了专题报告。
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人的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博士回顾了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的发展历程,并围绕农业环境重大科学领域与创新重点及国家有关“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形势和任务与参会代表就具体的合作事宜展开了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迫使我们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注重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
与会代表希望以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为平台形成大协作。通过协调、整合,提出有重大影响、带动学科长远发展的项目,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会议由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协办。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90余个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气象部门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考察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