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小麦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河南省新乡市举办。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科技局副局长陆建中等领导,以及项目承担单位作科所所长万建民、所党委书记张保明、副所长王述民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共30余人出席了现场会。
据项目负责人肖世和研究员等专家介绍,科研人员分别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地建立示范片15个,其中万亩区1个、千亩片4个、百亩方10个,集成示范中国农科院相关研究所研发的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新乡市延津县和新乡县的2个千亩片,通过将优良品种“轮选988”和“中麦895”与新型肥料、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栽培、墒情监测、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成果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经测产,2个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为629.2公斤和600.2公斤,预计增产10%以上。
据介绍,目前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总产1.2亿吨,低于总消费量,且种植面积已没有上升空间,增产只能靠提高单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小麦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项目,是中国农科院“粮食增产综合技术生产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针对小麦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集中资源,集成一批全院各所研发的科技成果,构建一套成熟技术模式,为促进小麦稳定增产增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践证明,开展小麦增产模式研究是应对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走内涵式发展新路的有益探索;是针对短期内技术难有重大突破,开辟集成技术推广新途径的现实选择;是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搭建大面积推广技术平台的创新实践;是解决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农业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探索科学防灾减灾新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