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孔明用详实的案例分析了部分科研工作者在科学道德与学风方面存在的数据造假、数据使用、论文排名、论文投稿、申请项目、成果申报等问题,提出要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法律惩戒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行为不端问题。
吴孔明回顾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与科研工作体会。他在硕士期间师从刘芹轩先生、博士期间师从郭予元先生,工作后率领科研团队始终围绕着棉花害虫生物学与控制开展研究,致力于探究棉花害虫种群演替机制、靶标害虫对Bt棉花的抗性机理、农业昆虫迁飞机制等3大科学问题,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个人的科学研究操守。在报告结束语中,吴孔明以培养诚信品行、坚持严谨学风、恪守科学道德、强化责任意识、攀登科技高峰的科研追求和与会人员共勉,号召植保所广大科研工作者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推进植保所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吴孔明与现场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青年同志提出的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如何树立个人发展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张步江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在植保所科学研究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今后植保道德讲堂每年将举办两期,邀请院所内外德学双修的专家,围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全面加强和改进植保所学风道德建设,确保植保所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发展。周雪平代表植保所向吴孔明颁发了植保道德讲堂第一份演讲嘉宾证书。
据悉,植保道德讲堂是植保所顺应广大职工群众要求、顺应研究所发展形势设立的专题讲堂。此次植保道德讲堂第一期活动,也是植保所迎接“七一”党的生日的主题活动,还是植保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自选活动之一。此次活动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深受启发,起到了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热爱科学和追求真理、激发同志们勇于创新的科研实践热情、激励大家为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作用。(通讯员 孙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