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22日,由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联合主办的“食品安全挑战和前景”双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质标所王静教授与凯泽斯劳滕大学格哈德•艾森布兰德(Gerhard Eisenbrand)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在致辞中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食源性疾病、强化食品安全体系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德两国科研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合作,集思广益,开展联合攻关,有效应对食品安全各种挑战。
会上,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和德国格哈德教授分别作了“农药残留学科发展与检测技术”、“风险评估的原理及前景”的主题报告。围绕当前食品质量安全支撑技术、农业化学品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以及特定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3个议题,中外科学家共作了42个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就食品安全领域中分子印迹、纳米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生物毒素速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与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风险评估中污染物的代谢组学、毒理学及膳食暴露评估方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双方专家就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达成了一致,并初步形成了共同申报中德科学中心和德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中德合作项目的意向。
本次会议对促进中德两国的食品安全学科发展和合作,提升我国在该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拓宽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项目申报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中德科学中心、德国科学基金会生命学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领导,以及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张陆彪局长、科技局李新海副局长、质标所叶志华所长及钱永忠副所长等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德国、奥地利、瑞士和瑞典的18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通讯员 刘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