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攻克这一难题,张学昆团队首先选育适宜机械化的品种,于2009年成功选育出产量和含油量高、抗倒性和抗病性好、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阳光200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审定,国家区试平均亩产177.9公斤,含油量44%,是我国首个产量和产油量显著超过杂交对照品种的国审高产优质常规油菜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张学昆团队在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专项、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等支持下,联合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将已研发的油菜品种“阳光2009”、机械精量耕播技术、配方施肥、防渍、草害防控、一促四防、机械分段收获等7项技术成果集成组装,形成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在长江中游以北的云梦县进行示范推广。
通过在台湖农场示范基地的1年试验表明,从去年9月份播种到今年5月份收获,机械装备的应用将传统种植油菜亩均10—12个工减少到0.8个工,耕播、除草、收获效率大大提高。按传统油菜种植1亩地12个工计算,加上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300多元,合计生产成本1500元左右。每亩油菜收获菜籽300多斤,收入750多元,因此,农民种植油菜仍亏本750多元。而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后,扣除人力和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每亩油菜纯收益可达303.6元,改变了种植油菜不赚钱的局面。同时,实现了油菜生产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实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业部种植业司,湖北省农业厅,中国农技推广中心,以及孝感市、云梦县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省市的农业厅负责人和湖北油菜种植地级市与生产大县的农业局和农机局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通讯员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