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秉承“聚焦民生,保障食安”的宗旨,致力于研究民众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要科技任务10余项,研发农药残留快检产品65个,实现技术转让25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7项,研究成果在山东、西藏等多地和企业推广应用,2023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肩扛“国家责”,为提升农业标准化添“砝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团队围绕我国高毒农药的替代农药需求,针对部分小宗农产品‘无标可依’的情况,标准化研制了149种农产品中36种农药的561个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占我国现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的5.6%,为扩大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范围,推动行业健康绿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解决韭菜等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突出的问题,团队首席金芬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摸清设施情况下农药残留降解规律的基础上,集成绿色生产和快速检测等监控技术,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的设施韭菜、黄瓜和番茄的标准综合体,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监管中所面临的问题,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农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她深知“科研成果离不开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带领团队将研究成果在山东寿光等设施蔬菜主产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受到了企业、农户的交口称赞。她在示范区与种植者交谈时激动地说“这下我就敢说我们的研究真的有成果了!”。
心系“百姓事”,做老大妈手中的“弹簧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国政协委员、团队资深首席王静研究员在2022年“两会”中亲自聆听总书记的教诲,并铭记于心,她经常教导团队成员“唯有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才能不负总书记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王静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十余年攻关,研发了吡虫啉等40多种农药残留的快检产品。一盒茶叶,只需试纸和一部手机,5分钟内就能测出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
“研究图像识别的时候,经常出现问题,换一部手机,在不同环境光下,检测出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个阶段非常痛苦。研究中遇到各种困难都是正常的,只要咬牙渡过这个难关,一切都会柳暗花明。”回忆起研究过程,王静研究员语气中没有一丝负能量,反而带有几分直面挑战的跃跃欲试。“希望我们可以做出像老大妈手中的‘弹簧秤’一样简单、快速、实用的产品。学成文武艺,货与‘百姓家’,我们为服务普通消费者和产业做好了准备!”
情系“乡村人”,争当科技赋能的“排头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推动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金芬、佘永新等团队骨干主动积极承担了经济基础弱的西藏察雅县和萨嘎县的帮扶任务。她们不畏严重的高原反应、恶劣的气候条件,在酷暑和严寒中先后多次带队在4000多米的高海拔缺氧环境下,风尘仆仆奔赴一线,展开调研、技术攻关和科技指导等工作。
“我们协助当地打造了‘察雅县黑青稞’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还培育了一个具有生产高端青稞产品的乡镇农业合作社,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自我造血’能力,这是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成就”。”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懂两爱”团队,传承脚踏实地、勇于攀登的光荣传统,发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 在推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事业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