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 科技助农护粮安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88bet平台app官方
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是院“科技小分队守护大国粮仓”志愿服务项目顾问专家、河北科技小分队队长。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强农兴农使命,积极参加小麦促弱转壮志愿服务工作,为确保夏粮丰收、守护大国粮仓作出了突出贡献。
守望田间地头 科技支撑小麦壮苗丰产
2021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天,差不多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3,给2022年夏粮丰收带来严峻挑战。灾情就是命令,稳产就是责任。为保证晚播冬小麦安全越冬,在部、院党组统一部署下,刘录祥研究员还未过完农历新年,就组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下沉一线、扎根一线,研判苗情变化趋势,编制五省技术月历,创新挂图作战模式,精准施策制定促弱转壮技术预案。经过大量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指导,他带领科技小分队成员绘制了1.1亿亩晚播麦、900多万亩“一根针”和148万亩“土里捂”的苗情分布图,为指导小麦生产提供了“图纸”依据。刘录祥研究员还带领小分队成员,组织举办各类技术示范培训300余场,发放田管技术月历、明白纸等4万余份。至5月份,全国小麦苗情已接近常年水平,最终实现夏粮丰产丰收,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得到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批示。
科技助农培训 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每年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也是刘录祥研究员最忙碌的时节。他常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农时季节耽误不得,更耽误不起。”立春一过,他就带领科技小分队成员在全国各地巡回开展各类技术示范培训。截至目前,他牵头举办各类科技助农志愿培训活动累计达50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小时。
“搞培训不难,关键是要让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此,刘录祥研究员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让培训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在与农户交流过程中,刘录祥研究员了解到他们都喜欢看短视频,年近六旬的他一边自己学习视频制作新技术,一边带领小分队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录制培训短视频,用最直观的形式指导农户田间管理,获得农民朋友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擦亮农业“芯片”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关键。首先要有良种,这就要求种业科技要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作为国家小麦产业的带头人、航天育种领域的开拓者,2022年,刘录祥研究员带领团队克隆了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为我国不同麦区矮秆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种源。他还利用自有特色育种技术体系创新种质,培育出“航麦802”“航麦3290”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11个,至2022年累计推广8500多万亩,为小麦增产丰收、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凭借这些优异的成绩,刘录祥研究员和所在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授予的“小麦诱变育种团队‘卓越成就奖’”。
在刘录祥研究员看来,志愿服务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今后,他将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带领团队成员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