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颗粒归仓”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编者按】近日,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188bet平台app官方 “科技小分队守护大国粮仓”志愿服务项目和作物科学研究所刘录祥研究员分别获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刊登,供学习交流。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牢牢端稳中国饭碗”。188bet平台app官方 党组始终牢记科技支撑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聚焦“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部署,组织实施“科技小分队守护大国粮仓”行动,联合地方农业科教单位专家,组建30余支科技小分队,充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做胸怀祖国、服务“三农”、不求回报的科技志愿者,持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科技志愿服务,以“颗粒归仓”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深入一线 巡回开展技术指导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先后组织科技支撑河南抗灾夺丰收、黄淮海“三秋”抢收抢种、越冬蔬菜应急保供、科技壮苗、夺夏粮丰收、抗旱保秋粮等大规模志愿服务行动10余场,参与志愿者超1000人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等知名专家担任科技小分队队长,专家志愿者们秉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身影”的服务理念,奔赴一线、扎根一线、服务一线,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100余个地市(州)、300余个县(区),提出技术建议500余条,解决生产问题800余个,为实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服务 打造田间课堂志愿助农品牌
科技小分队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咨询、田间课堂等技术培训3万余次,培训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等200万余人次,发放明白纸等技术资料数十万份,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受到了各地农民群众广泛欢迎。种植户纷纷感慨,“有中国农科院科技小分队在,面对丰收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了”。科技小分队经常在泥泞的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讲授指导、现场答疑解惑,这种接地气、独具农科特色的“田间课堂”,已成为科技小分队开展志愿科技助农服务的知名品牌。
攻坚克难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专家志愿者们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不仅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集成应用,帮助地方解决一线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还要听农民的诉求,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凝练出接地气、带露珠、沾泥土的科研命题,产出一批优秀的具有针对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农业科研成果。科技小分队把“科研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作为工作原则,2022年以来累计凝练出科研选题30余项,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让粮食及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为促进大国粮仓根基更加坚实增添不竭动力。
担当奉献 谱写新时代志愿服务科技助农新篇章
科技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以国家需求和服务“三农”为己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帮助解决一线生产问题;以“农经观察”专题会商会等形式,开展研讨交流,凝练形成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智库报告。他们肩扛使命、担当奉献,展现了科技志愿者“科筑粮安”的大爱形象,营造了扎根主战场、奉献主战场、服务主战场、建功主战场的环境氛围,谱写了新时代科技助农志愿服务新篇章,赢得了地方政府、农民朋友和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以“落实关键措施,助力秋粮抗灾夺丰收”为主题进行了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也对“科技小分队守护大国粮仓”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新征程上,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小分队守护大国粮仓”行动将持续弘扬志愿者精神,围绕“国之大者”,开展好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引导激励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